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
教学方法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是完成培养过程的具体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实际上与培养目标紧密相关,而且教学方法的改革过程是教与学双方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宗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强调多向思维的培养,更应强调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课堂讲授 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方式不应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而应采用启迪式教学。启迪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训练思维技巧。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必须将传统灌输知识的结论性教育转变为启发思维的过程性教育。教的效果体现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探求新知的能力上,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灵活性、周密性和创新性上。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切忌照本宣科,而应以独立和批判的精神审视教材,将教师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和才能,并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创造一个思维的环境。 二、辅导答疑 辅导答疑属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环节。我们不提倡问答式辅导答疑,而要求学生查阅参考文献,而且在此基础上将之分析、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与教师的交流,达到拓展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目的。通过辅导答疑,更重要的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与个人特长。 三、作业巩固 作业巩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一般来说,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已解决了的问题,大部分问题所包含的原理都作为基础知识列入教材中。不过,这对学生来说尚是新的。在教师不作讲解而只提供一定素材、情境的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则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研究活动,即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所提供的资料、由学生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所以,它有突出的优点,能使学生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受到极大的锻炼和提高,逐步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形成创造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 “发动机原理”课的实验教学非常重要,课程是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在学习了发动机循环和性能指标、换气过程、燃烧过程等知识之后,在发动机特性一章作以归纳、总结。要学好发动机特性,就一定要进行发动机台架性能实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而且,发动机台架性能实验技能的培养也是本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先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实验进行4学时,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设备完好,实验开出率为100%,配备有专门的实验人员。在实验中,学生10~15人为一组,进行分工协作,让每个人负责一项操作;实验后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将实验课成绩在课程总评成绩中有所体现。 五、多媒体课件 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深入了解发动机工作的原理,我们经过几年努力,制作完成了“汽车电子点火系多媒体学习系统”和“发动机汽油喷射多媒体学习系统”CAI课件,课件采用动画制作,生动形象,课外时间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播放,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六、自学参考资料 倡导自学,给学生提供独立思维的时空,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高校的教学过程就是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独立工作者的过程。这种培养的效果如何,主要体现在学生独立掌握最新科学技术的能力和创造力上。学生通过预习性自学、基础性自学和应用性自学,能够克服依赖教师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